健康人生 · 阜康相伴
电子期刊

紫荆花背后的故事

栏目: 封面人物 作者: 文/阜康妇产儿童医院 总经办 王晶晶 浏览量:

记坚守信仰的西藏阜康医药掌舵手王斌

 

2012年2月28日,香港九龙维多利亚湾畔,唯港荟酒店。街头尚有几分未褪的春寒,店内却是鲜花着锦、衣香鬓影的热闹景象。

“2012年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的颁奖典礼正在进行,主礼嘉宾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曾钰成先生,特邀嘉宾中央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先生共同启动了2012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亮灯仪式。曾钰成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对12位中国内地的获奖企业家表示祝贺,为此次海内外民营企业家的盛会开启序幕。

典礼已经进行到颁奖的环节,美丽的司仪小姐念出了第一个获奖企业家的名字——西藏阜康医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斌!掌声雷动中,从下面的嘉宾席中走出一位中年男子,约181cm的身高,穿做工考究的黑色西装,系蓝底白色波点领带,走起路来大步流星,却又风度稳健。他走上台,从殷晓静女士和唐伟章先生手中接过奖杯和证书。

那是一个沉甸甸的大理石基座上镶嵌着一朵金光熠熠的紫荆花的造型,基座上镌刻着这次盛会的主办方、协办方以及获奖者的名字。紫荆花不仅是香港的区花,还象征着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奖杯很沉,拿在手里很有份量,王斌脸上带着自信而儒雅的微笑,面对着下面300多位香港及海内外企业家、工商领袖,侃侃而谈,致获奖感言,旁边的大屏幕播放着他本人及西藏阜康医药发展有限公司的图文简介。

那每一帧画面,每一个文字,每一组数据,都是这十几年兢兢业业的缩影,从无到有,由弱至强。那时候的王斌还不敢想象能够成为一个行业的翘楚,但求步步坚持,问心无愧。每一步都走得脚踏实地,是一个人不禅于回首过去,并乐意为我们讲述他的故事的底气。

 

梦想开始的地方

 

1972年的春天,王斌出生在安徽太和一个贫困的农家,他从小体弱多病,5岁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那是个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缺吃少穿,幸亏母亲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一头大肥猪,用卖猪的钱供他住进了镇里的卫生院。当时年幼的他,亲眼目睹了同病房其他几个小病友因为无钱治疗,无奈的随着父母出院回家,从而落下了终生残疾。虽然那时候,他们尚还不是真正的明白,他们的人生将会因此遭遇怎样的不幸,但是王斌依然记得那些懵懂却又绝望的眼泪,仿佛滴在心上,能灼痛人心。目睹他人的苦难,在幼小的心灵中一个天真的想法就此萌芽,如果我有一家医院,如果我是医生,就让那些没钱治病的孩子都来住,大家都能得到医治,而且还全部不收钱。

时光荏苒,1993年6月,王斌从安徽省安庆卫校药剂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安徽省太和县某医院工作。在工作中,也是为了给一个付不起药费的病人先抓药,为此还和药房主任发生争吵,这又一次让他看到了贫困患者和医院利益之间的矛盾和无奈。

这一次,王斌索性离开了安徽,离开了他曾经寄托梦想的医院。为了逃避缺少关爱与温情的环境,也因为发现他的梦想无法在这里落地生根。

这一年年底,王斌只身一人来到新疆哈巴河县的一处铜矿打工,这一呆就是三年。虽然这里离他的梦想已是山遥水远,但他并不因此就颓废度日。因为他知道,每一次的努力都有可能离目标更近一步。

1994年12月27日,王斌所在的矿上一竖井出现大面积塌方,已是机电队队长并身兼卫生员的王斌刚好在现场,因为他组织抢救及时,为这家矿场挽回了几百万的损失,为此他获得了新疆自治区级的劳动模范,也是唯一不是当地户籍的外地打工者。这一年,他年仅22岁,已是当得起一句“年少有为”。新疆留下了王斌的足迹,带给了他巨大的荣誉,但心中的那个梦想却一直没有忘记。

雪域高原的安徽闯将

 

任何波澜壮阔的序曲,都离不开大开大訚的时代撞击。1992年邓公南巡,历史的使命开始降临于某些英雄主义者。

在一个被无限拉伸的经济变革背后,其丰富的底蕴远远不止经济和政治裂变那么简单。仿佛一夜之间,《爱拼才会赢》这样的囗水歌成为社会的主旋律,映衬着国民的心态。

王斌也是被影响的那一批人。

安徽,是全国出医药人才的一方宝地,那里有全国重要的药品集散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骨子里受到熏陶的王斌,在那个时刻都在他心头涌动的梦想的怂恿下,1996年怀揣着在新疆打工挣到的3万块钱,回到安徽,第二年又带着药品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拉萨。

1997年是“九五”计划开局第二年,拉萨这个亘古安详沉寂的城市,蓄势待发。王斌来了,不过那时,他就像许多创业者一样,并不能预知自己的未来,他还只是一个过了今朝不知明日的无名小卒。除了身上的3万块钱,他行囊空空却随时准备接受一切质疑和考验。

不知道奔走了有多少路途,事业未见起色,身上的钱却是越来越少。从一开始坐出租车变成了坐三轮车,最后只能“11路”自助行。

然而就算是这样,王斌也从未想过要放弃。他说他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越难征服的沙场越要闯,越难实现的梦想越要想,只有尝试过各种可能性,方才过瘾和甘心。

自助者人恒助之,机遇也总是更眷顾有心人。就在王斌最困难的时候,他拿到了他做医药行业以来的人生第一单。这是个起点,从此以后,这条充满了艰辛和希望的发展之路在王斌的眼前展开。

1998年3月18日,是王斌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日子之他拥有了在拉萨的药店。虽然只是一个40平米的小店,但却是他事业真正开始的起点。这就是阜康大药房的前身一一财通中西大药房,从此以后他开始被人称作“王总”。

蔡康永曾经说过一段话,“如果羡慕成功者的富贵,请别一味模仿他们富贵后的事。要模仿就模仿他们富贵前的事。他们那些鹰般的探索,蛇般的专注,蚁般的辛劳,蛹般的耐心,全是些风吹日晒,灰头土脸的事”。这段话,大概说的就是王斌这样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曾经走过的路。

梦想终于照进现实,然而考验才刚刚开始。

 

阜康阜康一一物阜民康

 

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大明御极,远绍虞唐,河清海晏,物阜民康”。

2002年王斌与刘潇潇共同出资500万注册成立了西藏阜康医药发展有限公司。以此为依托,先后成立了开放式经营、自选平价药店——西藏阜康医药超市;2005年4月28日他与两位好友杜鸿欣、王贤毅共同投资1200余万元成立了民营综合性医院——西藏阜康医院;2009年7月6日,西藏阜康妇产儿童医院正式营业。另外,2011年11月,阜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1月30日西藏阜康心脑血管医院、阜康健康体检中心也相继开始运营。西藏阜康医药发展有限公司成为集药品连锁销售、批发、配送、医疗保健为一体的医药集团公司。

这无数个第一的背后,王斌已经从当初的一无所有,到撑着一条小舢板船的船夫,如今成为了一个巨型邮轮的舵手。他就是阜康这条航船上名副其实的掌舵手,很多媒体采访时都问他“阜康”二字的意义,猜测是地名者有之,猜测是谐音者有之,对此他给出了“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这个简单而又深远的答案。

离家十几载,他的人生轨迹一路辗转变换,一直在不断地选择,不断地修正。但是,他还是当初的那个王斌,他一直没有忘记曾经目睹的苦难,没有忘记坚持梦想,坚持自我的初衷。兜了一个大圈子,他还是回到了医院这条道路。只不过这一次,是以创办者的身份,他有足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如果说,开医药超市还是一个比较可控的行当的话,那么开医院就完全不是容易让王斌睡得着觉的事业了。他索性搬到医院去住,虽然无法完全防止医院在运转过程中可能岀现的不可控事件,但多少心里踏实一些,毕竟这是一个他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复杂事业。

那时候,医院的房子是租的,很多科室就只有一个医生,医院第一天的营业额只有24块钱,员工几个月都发不起工资,偏偏毗邻的又是自治区人民医院。如何贏得竞争,摆脱困境,转亏为盈,成为了让王斌这个医疗行业菜鸟头痛的问题。

王斌深信没有什么比信誉更重要,顾客、病人永远是第一,这些话语不是空谈。他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市场经济有两只眼睛,一只是法制,另一只是无形的眼睛,那就是信用。这就如同—个人,哪只眼睛瞎了,都是缺憾和不幸”。他说阜康是一家只经营健康的企业,我们要奉行的经营理念就是“用我们的知识和良知为大众健康服务”,这句话浓缩起来就是“仁术仁心”,这是一个合格的医者所必须具有的素质。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要考虑如何才能把螃蟹去壳,安全将蟹肉吃到嘴里。作为西藏的民营医院,“民营”两个字是重点,这意味着他们不但不能像国有医院那样享受国家补贴,做任何建设都要自筹资金。而且在很多政策上,因为不能共享,老百姓不能从这个渠道享受到国家给予的补助,被迫选择公立医院。也因为有这个掣肘,民营医院不得不从其他方面寻求突破,譬如应对市场经济多变的灵活性、自主性,譬如比公立医院更强的服务意识,这种服务意识因为是生存的需要而发自内心的真诚。

王斌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位小儿患者因为手背上的血管太细,给她扎针的护士没能一次将针头扎入引起了患者的疼痛,当时患者的父母很是心疼,情急之下就给了前来扎针的护士一脚。王斌说,同样为人父母,他很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可被踢了的护士也很委屈,表示她不想再干了,通过对她的安慰和疏导,这位护士最终留了下来,也拿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奖励一一委屈奖。从此以后,这个奖项就保留了下来成为阜康的一个传统。

只有服务意识还不够,紧接着王斌亮起了价格之剑:坚持做平价药店,设置“惠民药柜”、“惠民病房”,大大减轻了农牧民的负担,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

王斌经常开玩笑说,我们是江湖儿女,被放任自生自灭。在这样的夹缝中求生存,民营医院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2010】5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消除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障碍,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将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优化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用人环境等。

乘着这股东风,阜康把自己朝着前进的方向又推进了一大步。

 

把企业做“小”,才能把企业做“大”

 

有一位外国企业家曾经说过,船停泊在港口是最安全的,但这不是我们造船的目的,是船就要扬创新之帆,铸品牌之舟,劈波斩浪,驶向大海。

在创业之初,虽然壬斌并没有想过能够把摊子摆得这么大。但发展至今,阜康这条大船未来的航向,和船上500多名员工都成为了他肩上的责任。他作为一个掌舵手,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要为企业规划更长远的未来。今后该如何走,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无疑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可是怎样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呢?

经过反复的学习取经,自我诘问,分析考量,王斌最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答案:只有先把企业做“小”,才能把企业做“大”。

所谓把企业做“小”,可以有很多种解释。你可以说它是细节,面对顾客时,以人为本,心细如发,有换位思考的本能。某一个冬天的早上,王斌像平时一样,早早起床,开车送儿子上学,之后却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心血来潮顺道拐去了医院。他一到医院,就看到有一个病人等在候诊大厅,而这时候,因为医院的营业时间还没到,门诊医生还没有上班,病人只好忍着痛苦等候。第二天,院办就出了通知,将上班时间提前半个小时。部分家住得远的员工颇有怨言,但这个作息时间依然执行了下去,在他的意识里,服务行业的本质就是要让顾客满意,要竭尽所能的为他们创造方便。

把企业做“小”也体现在对内的管理上,要防止企业在文化上形成官僚作风,在人之上,把别人当人看,在人之下,把自己当人看。要让每个部门,每个科室都保持对成长的渴望,对效率的坚持,保持组织的灵活性和先进性,以及与基层员工的顺畅沟通。形成一个有效的责任体系,管理者只需服务于员工,后勤员工服务于临床一线员工,临床一线员工服务于患者。分工细化,划小核算单位。使每一个管理环节都更精确化,就像每个细胞都好的话,身体也自然健康了。

在西藏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人才缺口一直是个难题。很多人一听到要在“西藏”工作,立刻就打了退堂鼓。这里地处高原,常年缺氧,又远离家乡和亲人,实在不是理想的去处。“找不到人,我们就从现有的员工中自行培养”,公司不定期开展岗前教育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先后组织60余人到国内外参观学习,并于2011年9月开办了西藏首届妇产科及不孕不育培训班,邀请多位国内专家、知名学者进行授课,全区72县妇产科主任交流学习。人才是企业的基石,打好基础,高楼才能拔地而起。

王斌坚信,一个公司无论规模多么大,只要建立起员工心有所属的平台,就可以释放全体员工的潜力,公司就可以持续拥有竞争力了。这就需要创设目标共同体,激发员工的潜力。公司每年都会举办‘512’护士节,雪顿节林卡、团拜会、员工拓展训练等文娱活动,让大家有机会摘掉工作中严肃的面具,展示自己多彩的另一面。培养团队成员间相互协调、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培养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氛围,加深了凝聚力。2011年9月,西藏阜康医药旗下西藏阜康医院,阜康妇产儿童医院召开了“工资集体协商会议”,这是秉持着“为员工服务,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召开的。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营造一种员工对阜康的归属感,打破那种用一定的费用购买企业员工劳动力的陈旧观念,我们要做的是激发员工真正的潜能和创造力。

王斌认为,中国许多公司偏重于‘规模’这个未端,脱离实际,盲目扩张,把企业拽到危险的边缘,而对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品质这个“根本”,反倒没有应有的热爱。要做大企业,本未倒置是大忌。“大”企业并不是指规模的大小,或者说不仅仅是指规模的大小。西藏阜康作为家民营医药企业,已经从过去的拼技术、拼资金,走向了拼综合实力的品牌发展之路。打造一个好的品牌,就要做一个有责任,有良心的企业,口碑是关键。

直坚持朝一个正确的方向奔跑,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支持,王斌带领着阜康走到今天,旗下有十二家分公司,在职员工587人,年营业收入2.12亿元,上缴税收1000万元。西藏阜康先后被授予“青年文明号”、“2008年度诚信私营企业”、“工人先锋号”、“全国三八集体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王斌自己也已经是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总商会副会长,曾获2006年度全国十大经济人物提名、被授予“全区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奖”优秀个人称号、“西藏青年五四奖章”、“拉萨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荣誉加身,他却依然谦和进取,现在正准备将公司上市的事宜提上日程。虽然受经济危机影响,近两年IPO处于停滞的状态,上市成为许多企业的新围城。但对于阜康来说,上市仍是一个方向,拓宽融资渠道,接受市场经济的考验,冒一定的风险。让阜康的每个员工都开得起车,买得起房,这是王斌的宏图愿景。

对成功的标准和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把企业做大做强,上市了”是成功,也有人认为“实现自我,改变生活,甚至改变世界”是成功,世界就是这样求同存异。只是,王斌和他的阜康大家庭,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具有稀缺性,而稀缺的就是珍贵的。很欣慰,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还有这么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胜利范本。

将慈善进行到底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予的人。这是莎士比亚说过的话,王斌一直非常认同这句话,一方面,慈善是发乎心付于行的,要用一颗真心去关心、爱护他人和回报社会,帮助弱势群体,用脚步去丈量每一寸贫困的土地,用具体的行动救人所急,扶人所困。另一方面,慈善对他而言,是通往幸福的终极密码,它给他带去的幸福感,多过于一场生意胜仗所带来的。

王斌办公窒的墙上挂着一幅蜀绣,上面题着“敬亲人:生命之花在你们手中重新绽放 四川省绵竹县九龙镇镇政府赠”的字样。它是那场惨烈的自然灾难中盛开的雪域之花所结出的善果。

2008年5月12日,山摇地动,众生沦丧,国人惊泣!这一天是每一个四川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永不结痂的伤口。大地震发生当天,阜康公司董事长王斌立刻放下一切工作,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号召公司全体员工献爱心,积极捐款10.6万元。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作为医务工作者,仅有捐款是不够的,救死扶伤也是我们的天职,我们要到灾区去!”在王斌的倡议下,阜康公司组建了有27人参加的西藏首支赴灾区医疗救援队。为了争取去地震灾区救援,医院职工在报名现场喊哑了嗓子,递请战书递到手酸,人人无条件,无代价,只有一个请求:去灾区!报名现场几近失控,无不令人动容!

5月14日上午,由王斌带领的这支医疗救援队带着价值131万元的医疗设备、药品、物资前往地震重灾区绵竹市九龙镇。在灾区的32天里,阜康的所有医生护士每天超负荷工作,倒下去又站起来,书写了一个个美丽又心酸的故事。

他们把西藏人民的善意带给灾区,被当地人们亲切地称之为“雪域天使”。医疗救援队共接诊病人达6339人,公司为这次抗震救灾投资2402万元。当年7月3日,公司又向绵竹市九龙镇卫生院捐赠了价值70余万元的急救车、X光机等医疗物资,还派出技术人员参与灾区医院的重建工作,至此,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公司累计向绵竹灾区捐款捐物达310万元。西藏阜康人在汶川灾区的大爱之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原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亲自到阜康医院位于绵竹市九龙镇的医疗点看望慰问抗震救灾人员,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后来高强还专门在《健康报》撰文指出:西藏阜康医院作为一家民营医院,其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心之举具有典型意义,是很多国内公立医院都比不上的。

这只是一个片段,2003年,非典期间,免费向群众赠送了价值243万元板蓝根冲剂;2006年4月,组织为拉萨市的哥免费体检;2008年7月启动“阜康医药拉萨晚报”助学行动,以资助16名我区贫困学生;2008年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投入助学资金384万元;2008年10月带队参加西藏当雄地震抗震救灾,并捐款捐物15万余元;2010年在4.14玉树地震后,捐款捐物共计达100万余元;2010年9月投入30万元在西藏大学建立“阜康大学生疾病急救基金”,为大学生夜间急诊提供了方便;2011年9月为日喀则亚东地震捐款20万元,药品30万元;多年来,王斌领阜康公司积极开展免费送医送药,在药房设置“惠民药柜”,在医院设置“惠民病房”,开展下乡义诊工作,公益事业累计投入逾700万元,得到了自治区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几乎在所有有灾难和苦难的地方,都能看到王斌和阜康播撒爱的身影。他先后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被全国工商联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人物奖”先进个人称号。还因此缘牵奥运,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西藏地区光荣的第三棒火炬手。

对于王斌来说,慈善从来不是他为富之仁的施舍,而是他作为一个心中有大爱的普通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领导者的当仁之举。他常说,他有今天都是西藏人民给他的,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他把西藏人民赐予他的福祉,回馈给了所有人,从“穷则独善其身”到“达则兼济天下”,他走了十四年。

 

回家是一种诱惑

 

王斌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相框,照片里笑靥如花的爱人和活泼可爱的孩子,就是一个幸福的家。他说,有时候工作累了,抬头看看,就当充充电。他这样说的时候,脸上的笑容就人人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好女人”,然而对于王斌来说,这个女人不在他背后,她一直站在他身边,手挽手,肩并肩,共同进退。她现在的身份是王斌的妻子,三个孩子的妈,西藏阜康医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一一刘潇潇。

凡是阜康的员工,大都在同事的婚礼上听董事长讲过“我欠刘潇潇一个婚礼”的说法,那种语气带着一种时过境迁的遗憾,过期作废,无法弥补。这种遗憾始于当年美丽的少女刘潇潇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对爱情的憧憬嫁绐了一无所有的穷小子王斌,她不顾家人反对,甚至把家里仅有的3600块拿给王斌,为他当时还虚无缥缈的梦想买单。

她是他的公主,他却不是她的王子,照现在的说法,他们比裸婚还裸婚。

婚后,她追随王斌来到拉萨。他们住在不足30平米的小屋子里,衣食住行全在这窘迫的空间里进行。创业之初,举步维艰,为了节约开支,她每天站柜台超过1小时,回到家脚肿得像馒头,落下静脉曲张的毛病。“5.12”的时候,王斌远在四川救灾,他们的小儿子高烧不退,她为了不让在前线的爱人分心,一个人承受两份担惊受怕的痛苦。

这都是往事,十几年的岁月,她已经从当年听不懂他那些天花乱坠梦想的小女生,变得可以跟他一起分析市场,判断风险,协助管理。她不再年少,已为人母。她给了王斌一个家,一个让男人的肩膀更有担当的牵绊,一个让疲惫的心灵可以泊憩的港湾。

刘潇潇真正的好,在于她内心的安宁,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大家都被裹挾着身不由己,而她一直走在人生的轨道上,走得从容有力,让王斌有了再多的财富都不敢轻看。对他们彼此来说,人来人往的嘲讽和吹捧都是浮云,他们自过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爱好不是名车别墅,海参鲍鱼。他功成名就,远赴他乡,却仍然有一副故乡的胃,喜欢的不过是小区门口小面馆里一碗普通的哨子面。她白天是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回到家也依然可以相夫教子,闲暇时绣绣十字绣,泡泡功夫茶。晚归时一盏等候的灯,疲惫时一杯温暖的茶,都是顶平常的幸福。一个男人要有向上的力量,而一个女人,要给男人的是内在的力量。他们因此被对方塑造,他们的生命因此连接在一起。

王斌总是说,得妻如此,夫复何求。他也对她好,大概女人总是带着浪漫的情怀,当年《非诚勿扰》热映,刘潇潇对电影中海南亚龙湾的拍摄主景别墅很是钟情,那时候这种别墅的租金已经被炒到8999元一晚,王斌这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立刻安排好手中的工作,带着她飞到三亚,在那里度过了浪漫而愜意的三天。期间正巧遇上中国旅游卫视去拍摄“2.14”情人节专题节目,他按照电影中葛优背舒淇求婚的方式,重新背了爱妻,并自嘲腰比葛优好。他岀差的时候总是记得给她带礼物,穿越大半个城市,在路上堵车2、3个小时,投其所好,精挑细选,极有耐心。舍得金钱和时间,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个人,是自己爱的人。

王斌的心里始终有一种安然通透的感觉,事业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人也不应该总活得像个斗士,这是家庭这所学校的点拨。这个他无论身处何方都在诱惑着他,想要归去的地方。

 

结语

 

紫荆花杯的颁奖,早已落下帷幕,这只是王斌无数荣誉中的一个,它不会成为一个特殊的标志,因为明天又将开始新的征程。临风远眺,在这片圣洁的原野上,有蓝天、白云、绿草、羊群交织出生命的群影。自从他来到这里,他就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将驾驶着阜康这条大船,和他的船员们一起,继续起航,纵横捭阖,为这片土地上美丽的生命保驾护航。他将一如既往,扎根西藏,将这青稞醇酒,与雪域人民举杯共饮!

 


Alternate Text 雪域天使-总第一期【2012年冬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