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对解决难产和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降低母婴死亡率和发病率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发展和完善,剖宫产和麻醉技术的成熟和提高、电子胎心监护的普遍使用,使社会民众和产科医师为了确保母婴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对这些技术过分的依赖,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干扰了孕妇正常的分娩过程,给妇女和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提高对剖宫产的正确认识,规范剖宫产的适应症和产科行为,对降低剖宫产率,促进阴道分娩,降低医疗费用,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产科质量,配合医疗体制改革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需求。
我国剖宫产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5 %左右,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近二十年来,持续上升,多数医院报道大约在40 % -60%,甚至个别医院达70%以上,使我国一半以上的孕妇放弃了人类发展史中传统的繁衍后代的途径,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上海市报道1978~ 1987年的剖宫产率为15.55 %,1988-1997年为29. 39 %,20年间产妇死亡430例,剖宫产孕妇死亡占全部死亡产妇的34.88%,剖宫产孕妇的死亡率为24.05/ 10万,显著高于阴道产孕妇的12.28/ 10万的死亡率,剖宫产率大于30. 00%时,剖宫产孕妇死亡相对危险性上升。北京妇产医院报道在上世纪60 -70年代剖宫产率2-5%左右,维持较低的水平; 80年代达20%,剖宫产率明显增加,2000年 到高达40%以上;剖宫产适应症中社会因素70年代为1.4%,到2000年上升到10.7%。我院产科2011年至2013年的剖宫产率35%左右。
为什么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主要有以下原因:
1、适应症的扩大在上世纪80年代前臀位和双胎并不是剖宫产的指征,只是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才考虑剖宫产,如臀位考虑胎儿偏大,后出头困难时,双胎第一胎臀位,第二胎为头位,考虑两胎头可能发生交锁时,方可选择剖宫产。由于家庭和社会对母婴安全完美性的期望和社会大环境对医师的不利,担心医疗纠纷的发生,家庭和医师不愿承担风险,导致医患的意愿一拍即合,而选择剖宫产。随工作压力的增大和追求事业的意愿增高,导致晚婚晚育,使高龄初产的比例明显增加。生殖医学的迅猛发展与成熟,就出现了“珍贵儿”的概念,孕妇和家庭为了胎儿的安全而首选剖宫产。
2、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剖宫产术式的改进和技术的熟练吏损伤及出血大幅度降低;麻醉技术的成熟时间短而快,痛苦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腹部切口愈合快,外表美--一产妇术后不适感明显减少,为更多的孕妇及家属所接受。产前胎儿监测手段的进步(如胎心电子监护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可以随时了解胎儿宫内的安危状,如胎儿窘迫、脐带绕颈、羊水和脐血流异常,使医生能及早发现异常情况选择剖宫产。由于胎心监护的普,使胎儿窘迫存在过度诊新的现象,虽然胎心监护有一定的假阳性,医生宁可信其有,也不愿冒风险。
3、社会因素目前剖宫产 指征已不是单纯医学指征的范,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医生的行医模式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对妊娠分娩的要求由保证母婴安全转为在确保母亲安全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孩子的“质量”。产妇为了胎儿的质量不惜牺牲自己或人为选择出生日期和时辰而要求剖宫产,这种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占相当大的比例。应提倡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阴道分娩,向孕产妇及家属和全社会大力宣传阴道分娩的优点,争取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阴道助产水平,最大限度的保证母婴安全。
4、 医生方面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复杂,过程千变万化,很难保证分娩的顺利与安全,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提倡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使医师左右为难,对于要求手术者费尽心机劝其阴道试产,一旦成功分娩者自然欢天喜地,一旦失败,家属对医生则是怨声载道,从而产生了医患矛盾及各种医疗纠纷。随着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多给医生带来的困扰,医院、社会和家庭不分担责任,使产科医生不得不对孕妇及家属的要求采取妥协态度。部分产科医生及助产士为避免承担阴道分娩风险和医疗纠纷,也愿意选择剖宫产,这与产妇的意愿不谋而合。目前前灰剖宫产再妊娠的瘢痕子宫,是困扰产科医生的棘手问题。80后进入生育期,及计划生育政策的松动,二胎的生育机会增多。若第一胎剖宫产分娩,会给第二眙阴道试产带来诸多的限制,如缩宫术引产相对禁忌,潜在子宫破裂危险等。很多孕妇惧怕发生子宫破裂或试产失败而要求再手术。所以如何提高剖宫产瘢痕子宫的阴道分娩率也是摆在产科医生面前的一大难题。
如何才能降低剖宫产率?特别是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的比例势在必行。目前认为:
(1)加强和完善健康教育,制定健康教育的新内容、新方式和新途径,使产前健康教育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全民对分娩的正确认识,树立阴道分娩的信心,争取家属的支持,促进阴道分娩。(2)争取社会和媒体支持和理解,宣传剖宫产的适应症、井发症及阴道分娩的优势。对产妇及家属因社会因素而要求剖宫产者尽量说服和理解。科学地认识剖宫产和过度医疗干预对母亲和婴儿健康的危害,从妇女和儿童建康和长远的国家利益出发选择分娩方式,避免人为扩大剖宫产指征,减少孕妇和家属要求的不合理的剖宫产。(3) 对于医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全面分析目前产科状态,综合分析目前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从产科因素、社会因素和医原性因素和人性化角度,规范剖宫产的指征和产妇处理指南,制定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的指南和临床路经,提高产科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助产士的阴道助产技术,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产科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最终使剖宫产率在目前的基础上降低30-40%。(4)开展导乐分娩,分娩镇痛等人性化服务。消除产妇恐惧和疼痛,树立阴道分娩的信心,提高阴道分娩率。(5) 行政部门参与,结合医疗体制改革,为产科医生创造安全的医疗环境,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