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 · 阜康相伴

合理用药知识 你知道多少?

栏目: 医学常识 作者: 文/吕敬海 收集整理 浏览量: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人在精神生活的追求和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伴随医药知识的普及,公众对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加强,人们更加注重日常保健和疾病预防,也常常会自行在药店购买药物进行自我药疗。但怎样做到用药合理、安全、有效呢?我想作为一般普通病人,对药学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应该不多。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同一种药物在同等剂量,因给药时间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和疗效,根据不同药物选择合理的用药时间,对增强药效和减少不良反应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适宜在清晨服用的药物有:

抗高血压药(清晨服用能有效控制杓型血压,非杓型血压宜在睡前服用);

抗抑郁药(抑郁、焦虑、猜疑等症状,常常表现为晨重晚轻); 利尿药(避免夜间排尿次数过多,影响睡眠);驱虫药(减少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增加药物与虫体的直接接触);泄药(盐类泻药可迅速在肠道发挥作用)。

 餐前用药吸收好,作用快,适宜在餐前服用的药物有:

胃黏膜保护药(可充分地附着于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屏障);

收敛药(可迅速通过胃进入小肠,遇碱性小肠液而分解出鞣酸,起到止泻作用);

促胃动力药(有利于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帮助消化);

钙、磷调节药(便于吸收,避免对食管和胃的刺激);

抗菌药物(进食可延缓药物吸收);

广谱抗线虫药(餐前1小时服用可增强疗效)。

 

适宜餐中服用的药物有:

降糖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和不良反应);

助消化药(能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并避免被胃液中的酸破坏);

抗血小板药(进餐时服用可提高生物利用度并能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

减肥药(可减少脂肪的吸收率);

抗结核药(能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

适宜在餐后服用的药物有:

非甾体抗炎药(能减少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和损伤);

维生素(随食物缓慢进入小肠以利于吸收);

组胺H2受体阻断剂(餐后比餐前服用效果更佳,因为餐后胃排空延迟,有更多的抗酸和缓冲作用时间)。

适宜在睡前服用的药物有:

催眠药(失眠者可择时选用,服用后可安然入睡);

平喘药(哮喘多在凌晨发作,睡前服用止喘效果更好);

调节血脂药(肝脏合成胆固醇高峰期多在夜间,晚餐后服药有助于提高疗效);

抗过敏药(服用后易出现嗜睡,困乏,睡前服用安全并有助于睡眠);

钙剂(以清晨和睡前服用为佳,以减少食物对钙剂吸收的影响)。

其次,饮水对药物疗效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宜多饮水的药物有:

平喘药、利胆药、蛋白酶抑制剂、双磷酸盐、抗痛风药、抗结石药、电解质、磺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氟喹诺酮药物。

限制饮水的药物有:

某些治疗胃病的药物如苦味健胃药、胃黏膜保护剂等;止咳药,如止咳糖浆、甘草合剂等;预防心绞痛发作的药物如硝酸甘油;抗利尿药如加压素、去氨加压素。

 

不宜用热水送服的药物有:

助消化药、维生素类、活疫苗、含活性菌类药物。

此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服用胶囊剂时,宜用温开水送服,直接口服会使胶囊粘附在咽喉和食管壁上,引起刺激、恶心等不适。服用包衣片剂时,不宜在口中久含,以免包衣溶解影响其包衣目的,如掩盖药物味道,控制药物在一定部位释放等。泡腾片宜溶解于温开水中后服用,如阿司匹林泡腾片,维生素C泡腾片。粉剂不宜直接给患者服用,应溶解于水中服用,以免呛入气管。糖浆剂可在口咽部黏膜形成一层保护膜,以便快速缓解呼吸道症状,服用时不宜立刻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药效。

正确的给药途径也是保证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根据临床治疗需要选择给药途径,选择的原则是能吃药治疗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轻症、慢性疾病治疗时,因用药持久,适宜选用口服给药途径。重症、急救治疗时,要求药物迅速起效,宜选择舌下、吸入、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及肌肉注射给药方式。腔道疾病治疗时,宜选用局部用栓剂等。皮肤疾病适宜选择外用溶液、软膏剂、涂膜剂、酊剂、搽剂等剂型。

对于盲目用药,超适应症用药,滥用抗菌药物等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所以,我们在使用药物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药品使用说明及方法进行使用,避免超说明书使用药品,以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Alternate Text 雪域天使-总第十三期【2015年07-0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