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 · 阜康相伴

高血压的认识及治疗误区

栏目: 学术讲座 作者: FOKIND 浏览量:

林开国——主治医师,急诊科主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近20年,从事急诊工作3年余。曾在华西,北大附一医院等多家医院进修,目前在西藏阜康医院急诊科从事医疗工作,对日常的危急重症有较强的急救能力。

夜间急诊时,经常有半夜三更前来测个血压,买个降压药的患者,更有因突发头痛,昏迷或者肢体无法活动的患者前来就诊。每每遇到这类患者,我们急诊科的医生要么觉得很无奈,要么就是很痛心--为什么非得半夜三更才来测血压、买药,为什么都等到因血压高到导致脑出血了,都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突发头痛,肢体瘫痪。

根据中国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15岁以上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4%,全国高血压患者数量高达2.7亿,估计到现在这个数字还在所增加。前不久听了《中国高血压联盟》王文教授有关高血压的讲座,越发认识到目前高血压对广大患者的危害性和可怕性,从自身的接诊经历也感觉到目前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疾病认识和治疗态度的淡漠,因此觉得有必要与大家共同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及治疗,以更好地为广大高血压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和治疗服务。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目前大家对高血压认识的误区

一、诊断的误区——很有些患者不分时间不分环境地测血压,一测得自己血压高,就说自己前两天血压还正常,怎么今天就不正常了就高了呢;有些前来就诊时,测过血压,如果血压值高,会觉得无所谓,说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不听从医生的建议;还有一些人认为,年龄越大,血压会自然的高一些,诊断标准也应该高一点等等。其实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应该是: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在这里我建议3次测量血压时,最好是同一时间段,同一活动量(最好是休息状态),同一情绪(心情平和状态下),同一地点,同一环境下进行,否则,所测量的血压没有比较意义。

二、家里血压测压不准——一些患者经常到医院找医生测血压,并述自己在家用电子血压计测的不准确。其实,新一代上臂袖带式电子血压计是相当准确的,只是测量方法仍需注意,医生在指导患者自己测血压时,一定要把正确方法教给患者。患者在家里测血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受医务人员影响,心理轻松,避免了“白大褂高血压”,在不同时间和状态下多次测量,更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血压。

三、相信有“灵丹妙药”能根治血压——一些不良保健品商家,利用广告铺天盖地地宣传,夸大保健品保健仪器的效果,鼓吹能根治高血压。其实,高血压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是需要终身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高血压只可控制,无法根治,更并非某种保健品就能根治,也不是某种药物可以根治的。很多患者盲目相信那些虚假宣传而延误正规治疗而受害甚至丧命。所以我们在给予患者正规治疗的同时,还一定要让患者有正确认识。

四、过分相信食疗,药、食疗倒置——一些血压患者听信一些偏方,相信一些食品能够降压,或者相信一些“纯天然药物”能够降压,认为西药副作用多,不良反应大,从而拒绝使用西药,以食疗,天然药物(中药)治疗,结果一段时间后,血压出现不降反升的结果。古话也说“是药三分毒”,不管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我们在用药时,也一定是权衡了该药各方面的作用才慎重使用的,而目前很多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相对不良反应都很小,所以这一点也要有清楚的认识,不能本末倒置。

五、老年性高血压无需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也逐渐“老化”, 血管也慢慢硬化,血压自然也慢慢会升高,这类人群主要以收缩压升高为主,故很多人认为这类高血压人群无需治疗。但是这种血压升高,对人体仍然有很大影响的,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是危害老年人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早期干预老年性高血压,能明显降低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六、轻度高血压无需用药——临床上有很多患者血压长期处于临界状态或轻度升高,这类人群很多认为无需服药,希望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其实只要一旦确认是高血压,特别是中青年人群,除了生活需要注意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理平衡等),更重要的是药物治疗——高血压降压,越早降压越早获益;长期降压则长期获益;降压达标则最大获益。

关于高血压认识的误区,临床上见到的多为以上几点,在此提出来,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认识,并广而告之,造福广大高血压患者,如有不妥之处,望指正为谢。关于治疗的一些误区,将在下期与大家一起了解、分享。

 


Alternate Text 雪域天使-总第十三期【2015年07-0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