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 · 阜康相伴
电子期刊

中医美容的特点

栏目: 员工天地 作者: 张从俊(阜康医院中医科) 浏览量:

 


      一  注重整体、效果持久

      中医是在不同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医学最著的特征是"整体学说“和"辨证论治'这种整体的,客观的,联系的,动态变化的,和过程的综合分析病历的方法是中医临床思维的特点。

      五体、五华、九窍的荣枯和美容直接相关,也是肺脏气血的一面镜子。反映了脏腑气血的生理和病理状况。精神的活动是美容的灵魂,也需气血营养,脏气协调。因此,健美统一、形神合一,内在脏腑气血始终是根本,应调养,治疗于内而美于外。五体  、五华、九窍、精神和脏腑气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只注意外表的护理,美化装饰,是本末倒置,也是对美容的最大误解。美应建立在脏腑强壮,气血畅达,精神健康的基础之上,十分强调内外,形神的整体效应。

      在治疗手段上,中医美容内治外治相结合,融中药内服外治、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于一炉,集护肤、美容、治疗、保健于一一体,强调在调理脏腑气血的基础上,改善肌肤、毛发、五官、形体。相对现代医学美容偏重于掩饰、修外、整形、朔造、局部治疗是一-个显著的差异。中医美容师不仅要行保健治疗之法,还须善于指导患者,顾客的生活起居、饮食七情等。

      由于其着眼于脏腑气血、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积极因素,从根本上确保了形体容貌美,因此,效果持久而稳定。

      二、讲证为先、因人而异

      中医美容是通过四诊合参,明辨证候,根据证候来调养治疗的。比如,干性皮肤的调养,应辨明气血虚弱,阴虚火旺,气滞血瘀等;减肥应辨明是痰湿内阻,脾胃积热,气滞血瘀,阴虚火旺,脾肾阳虚,应明确辨证,可同病异治。妇女肝郁、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有的人可发为黄褐斑,有的人表现为痤疮。黄褐斑和痤疮从现代医学来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皮肤病,但中医则认为病因病机-致,都可以采用舒肝解郁,调经舒经的方法,这是异病同治,保健美容,重在辨明体质证型,治疗美容重在辨明证候类型。二者均强调因人而异。

      三、以动为要、动中求美

      中医美容十分重视气血,美的容貌一-方面赖气血充盈以滋润养,一方面还要气血流畅、代谢畅,人才会有"神",五官才会透出生机,皮肤才会红活滋润。中医美容方法须重气血畅达,在气血的流通中求得健美。

      美容中药中辛香走窜,活血化瘀的药物被大量使用,或内服调气活血、或外用润肤增颜祛斑。针灸刺激某些穴位,使经气流畅,气血畅达。按摩以经导引真气运行,也是为了舒畅气机,通达血脉,交通阴阳,中医美容是以相对静的方法,来达到气血流通,动的目的。

      四、自然方法,安全可靠

      在有美容要求的人群中,须整形者只是一部分,而大部分的美容问题需要通过保健,治疗来解决。中医美容的药治,食疗、针灸、按摩、气功等均属于自然疗法,旨在调动人体自体的正气,促进新陈代谢。因此,相对安全,毒副作用也小。即使在少数美容处方中,含有毒性药物,但因是复方形式,使毒副作用大大减轻。在人们普遍对化学成品的安全性心存疑惧时,中医美容的各种自然疗法就受到青睐。


      五、美容中药

( 1 )滋润增白类:

      本类药物具有滋润皮肤,减轻色素沉着。增白皮肤作用,对于皮肤干涩晦暗,面上黑气,  色素沉着者较为适宜,或外用,或内服。

      白芷、  白芨、白术、白附片、白僵蚕、白茯苓、珍珠、白蒺藜、冬瓜、鸡子白、玉竹、天门冬、牛乳 山药

(2)悦容增颜类

      本类药物主要是通过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理气,使气血畅达,,上于头面官窍,使面色红络滋润,目晴明亮,  毛发润泽,  以内服为主。适用于面色无华,缺乏血色,萎黄白。口唇爪甲色淡或瘀暗,皮肤干燥瘙痒,毛发枯黄不泽,视物不清、昏花等。

      熟地、阿胶、龙眼肉、大枣、蜂蜜

(3 )驻颜祛皱类:

      这类药物多具有补益肝、肾,延缓衰老之功,从根本上延缓生理性衰老,并标本兼顾即强壮脏腑,又驻颜祛斑,其疗效虽然缓慢,然而持久。

      枸杞子、桑椹、复盆子、核桃仁、麦冬、鹿茸、远志

 


Alternate Text 雪域天使-创刊号【200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