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 · 阜康相伴
电子期刊

不信春风换不回

栏目: 拿来主义 作者: 吕果梅 浏览量: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生,我深刻感受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除了坚持以人为本外,我们还要呼唤医学职业精神的回归,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医务人员要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诚然,疾病的表现复杂多变,医生不可能对什么病都能准确诊断、治疗,但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和医疗实践,尽量争取做得更好;其次,医生必须严格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尽量做到不漏诊、少误诊等;最后,大力加强医患沟通,让患者明明白白就医,对病情及转归和预后做到心中有数。

 

 

要呼唤医学职业精神的回归,首先要明确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它既是专业技术性很强的行业,又兼有艺术和服务性质。这就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必须刻苦钻研技术。只有具备过硬的技术、认真负责的精神,才能减少和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但是,仅有过硬的技术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服务过程中不讲艺术,也容易引发矛盾,尤其是在治疗效果不理想或治疗失败时。

 

几年前,一名年轻女子因未婚先孕受到家长的训斥,事后想不通吞服高锰酸钾自杀。送到医院,医生予以洗胃处置,抢救两个多小时后,病人还是去世了。由于入院时,医生既未交代可能的后果,也少有关心病人的举措,病人家属表示难以接受,结果引发了医患纠纷。假如当时医生和护士态度好一些,多一份关爱,多讲解病人目前的状况,也许不至于出现这种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当地有一位医生自恃医学院毕业,常将“你这个病没得医头,哪个都医不好”挂在嘴边,起了病人的怨恨,尤其令人反感的是,他常板起面孔训人。如果病人告诉他此前曾在某医生处医治无效,他通常会揶揄番此前的医生,还埋怨病人为何不早来找他看病。但凡医生都知道,病人找你看病,是对你的信任,有的病人多方医治无效,经人介绍或慕名而来,医生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和自豪。而另一位医生技术并不怎么出色,但他看到病人总是笑呵呵的。病人觉得这位医生没架子,找他看病的患者就特别多,让他成为那一带有口皆碑的好医生。

 

一般来说,大多数病人及家属都是通情达理的,对医生也是尊重的。我们从事的是服务行业,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服务行业。只要你用心去做,充满爱心和敬业精神,无论检查还是用药都本着“该用则用,当省则省”的原则,就能得到病人的理解、信任与微笑。

 

从事医疗工作30多年来,我总结出一名医生应该做到的是:(1)以人为本,尊重病人。凡事多与病人商量,多征求病人意见。有时病人与家属意见不统一,就让他们商量好了再处置,并耐心向病人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同的处理方法会有什么不同的情况出现。(2)利用看病接触病人的机会,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这也是医生的职责所在。现在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大多由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因此向病人宣传健康常识不仅效果好,病人也很满意。(3)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待病人如老师、朋友和亲人。为方便病人,将自己的手机号、电话号码都告诉病人。病人可以随时联系咨询病情,避免来回奔波。

 

我相信,只要我们医务工作者秉持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宗旨,从细处着手,真正做到让病人满意,我们的医疗工作就一定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我们的卫生事业就一定能大踏步前进。

 


Alternate Text 雪域天使-总第四期【2013年秋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