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 · 阜康相伴
电子期刊

慢病防治与我们的生活习惯

栏目: 健康常识 作者: 文/隋岫兰 浏览量:

慢性疾病长期困扰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发现慢性疾病治疗难度大,易复发,病死率较高,经济负担重。

 

这类慢性病通常指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糖尿病、恶性肿瘤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该类疾病常与个人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认知度,心理素质,周围环境有关系。

 

每一个人有着不同的饮食起居行为习惯,自然遵循,未曾想过不良的生活规律却是疾病发生的祸根。现将有关生活现象进行阐述,望大家能引起重视。拥有健康身体,必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强对疾病的认识,才能减少和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西藏被称为“世界屋脊”,高海拔,低氧,寒冷,昼夜温差大,长期居住着藏民族、汉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多个民族。藏民族世居在这块土地上,以饮酥油茶、甜茶,食糌粑、奶酪、肉类为主。食盐量多,食用蔬菜水果较少,有食生肉、干肉嗜好。高血压患病率高,位于全国之首。高血压患者早期尽管血压升高,身体未出现不适症状,很少求医,对其已患疾病一概不知晓。个别患者年仅40余岁,已患高血压危象,脑出血、突然死亡,有些患者心肌梗死病情危重,也不加以重视,直到病情恶化。

 

西藏农区用青稞酿制青稞酒,酒精浓度约20%~40%。农闲时,几个人围坐一起饮酒,从早到晚不停地饮,直到醉倒。有些人养成睡前饮青稞酒习惯,长期饮酒,也有一些人因青稞酒浓度低不过瘾,加饮睥酒、白酒,且量都很大。年复一年,他们已患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性脑病?导致意识不清,生活不能自理,每天被疾病折磨,度日如年,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青少年是长身体、增长知识的最佳时期,但有些青少年过早染上吸烟恶习,认为吸烟是时髦,赶时尚,年纪很轻已患肺部疾病,时间一长肺功能就差,与同龄人相比,易发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藏民族信仰佛教,围绕布达拉宫转经,以祈祷神保佑全家及自己身体健康、幸福,几个同行者转经结束后起到甜茶馆饮甜茶聊天,享受幸福拉萨生活。长期饮甜食,胰岛分泌胰岛素功能受到抑制易患糖尿病,许多人岀现消瘦、乏力时,经检查确诊糖尿病,个别患者已达到糖尿病肾病阶段。

 

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缺乏体育锻炼,易肥胖,易形成三高症,是患慢性疾病的病因之一。

 

人们都渴求健康长寿,但绝大多数人对慢性病发病危险因素认识不清楚。如上述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过量摄入精制糖、精制碳水化合物,食品添加剂等);不良生活习惯、行为(吸烟、酗酒、大量饮食甜食及脂类食品,缺少锻炼等);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均是慢性病发病的因素。

 

当我们认识到慢性病的危害性,让广大群众知道自己不良生活习惯会引起慢性病时,人们会自觉改变自我。同时,对健康人群进行慢性病防控知识的普及教育,应从儿童和青少年抓起,让他们远离吸烟、饮酒的不良习惯。

 

慢性病发生从机体应激反应、生理变化到机体器质改变,这个过程较长。临床实施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阻止慢性病的进展,并可逆转而恢复健康,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对慢性病患者更多关注,更多宣传防病常识,通过服用小剂量的药物获得最大的控制效果。预防措施在慢性病的防治中是首要的,为寻找到本人不知晓确已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最可行的方法是健康体检。农牧区缺医少药,医疗条件较差,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及各地市卫生部门非常重视,组织各地区、市、县进行体检。阜康国际健康体检中心派出健康体检快车到边远的那曲、阿里、山南等地区,为当地农牧民体检、监测、普查和筛查,对已患病者尽早告知,劝其到医院求医。

 

 

慢性病防治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必须有仁爱之心,坚定信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解释治疗慢性病过程。有部分高血压患者,早期身体没有明显症状,不重视,有的偶尔吃些降压药,有的不服药或服用保健药,在服药时也很少监测血压,直到出现并发症,如心、肾、脑等器官受损害后才求医,给身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糖尿病患者也有类似情况,自己停用降血糖药物,有的重糖尿病患者也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导致重要器官损害。慢性呼吸道疾病,早期是冋呼吸道感染,没能及时治疗,反复感染,形成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时形成肺组织纤维化,肺大泡等。我们认为,已患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均应在医务人员专业指导下长期用药,这样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病防治是一项民心工程,任重道远,要想彻底改变几百年来的生活方式,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刻苦扎实工作,做一个慢性病防治的宣传者、执行者,不停地宣传慢性病发生的诱因,相信,不良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最终会慢慢改变。慢性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是我们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目标,我们愿用诚心、爱心、仁心呵护您的身体健康!


Alternate Text 雪域天使-总第四期【2013年秋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