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 · 阜康相伴

我是您的病人

栏目: 蹲点日记 作者: 文/木鱼 浏览量:



      您是我们的业务院长兼妇科主任,军人出身,原则性很强,可以用高大来形容您的身材,这些都是我们能直观看到的。人们常说,医生动过刀子,开过腹,也见过死人,一个比-一个冷血,只在乎病人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不在乎病人死活,而医院是三天一大会两天一-小会,无不时刻强调着提升优质服务,提高医疗技术。可为什么还总是会有那么多的患者投诉,医患关系甚至日趋恶化?直到我成为您的病人,那一刻似乎才明白了点什么。

      其实那并不是一一台手术,我上的也并非手术台,更没有什么开刀缝合-说,当护士帮我做完皮试输.上消炎药,是您帮我一手提着吊瓶一- 手把外套披在我身上。待我来到放射科诊疗室,进来一名麻醉师和一名手术护士,我一愣,是男麻醉师。似乎你们看出了我的心思,做好准备工作,男麻醉师回避了。

      在阜康,我们有男B超医生、男妇科医生、男麻醉师,而当女患者遇到这些男医生时,患者并没因我们的医生是男士而拒绝继续手术或相关检查。就如董事长说过的那样:我们作为医生应该感到骄傲,要对得起这个称呼,病人可是把不能看的,对别人不能说的都告诉了你,甚至把身体都展现在了你的面前。当病人走进医院的那一刻,都是抱着相信你的念头来的。医患间的相互信赖、医生尊重患者、对患者真诚可信,相互理解,这将大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我的左手打着点滴,右手监测着心跳,一位护士在帮着消炎,身体里还有麻药混入了血液在流淌。一身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戴着口罩,只露出一双看不清是什么神情的眼睛,双手戴上一次性消毒手套,心电监护仪的滴滴声,我似乎成了案上的羔羊,任人宰割,交杂着害怕、担心、  忐忑。我这还不是做手术,不用开刀流血,且这里还是我工作了几年十分熟悉的地方,居是如此忐忑。试想,那些真正上了手术台,需要昏迷好几个小时的患者及家属岂不更是担心,有更多的焦虑?

      是的,我们的医护人员并不是冷血动物,他们不是只认钱不认人,他们也有家人、老人和小孩,也有生病进院甚至上手术台的那刻。他们虽是男医生,却很尊重女患者,因为他们也有母亲与爱人。他们虽拿手术刀,但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一样担心着你的病情,分析讨论着如何才能让你少受罪。她虽是军人出身原则性强,却有一颗柔软的心,总能看见她在饭后端上一碗清淡的汤:“16床病人这几天吃不下东西,给他端碗汤喝”。

      听到敲门声,我醒来,还是迷糊状态听她嘀咕“做完了,那我走了”。原来是您。其实我还没完全醒来,是通过声音辨出的:  你已到病房了。”“我怎么过来的?”“是我抱你上来的。”“呀,那应该我穿上婚纱,你穿上西装”。我全身无力、肚子饿得呱呱直。  “给她热个面包,拿个牛乃”。这是在阜康做完手术的每位患者都能享受到的小福利。因为大多手术都是需要患者空腹,一场手术下来,患者总会精疲力尽。阜康现在只是为手术患者准备面包、牛奶而已,但我们会更加努力,为患者考虑更多,希望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温暖。

      当个病人不容易呀,既要承受着身体上病痛的折磨,还得时刻调节各种杂乱的心情。这时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就显得犹为重要。人与人的和谐要以相互关爱为主题。如今,医务人员的艰辛得不到患者理解,看好病不再是患者对医院的唯一需求;某些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的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导致医患矛盾日趋尖锐化、冲突化,整个社会弥漫着对医生和医院消极、负面的情绪。这时,则需要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务人员,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在阜康医院妇产儿童分院妇科医生办公室,我们能看到墙壁上挂得满满的锦旗,这对于他们而言,不仅是对手术成功的肯定,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进,鞭策着他们用仁心仁术对待患者。我真切感受到了患者的焦虑、顾及、担忧甚至烦燥。医患之间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更不能凭一家医疗机构的努力所能改变的。信王、医患间的良好沟通、人文关怀、法律制度的完善等等都影响着医患关系。所以,我们仍在坚持探索,坚持“用我们的知识和良知为大众健康服务”,不断去发现更多的患者需求,去服务更多的百姓。

      祝愿患者早日康复,愿医患和谐,社会和谐。

 


Alternate Text 雪域天使-总第十二期【2015年05-0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