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 · 阜康相伴

传承这份父爱

栏目: 念亲 作者: 文/刘军 浏览量:


 

      小时候,我们兄妹3人要吃上一顿红烧肉,起码得等上2个月。当时家里仅有微薄的工钱,一有空,父亲就想方设法到小河里、池塘里、水沟中,捞上一些美味来改善家里伙食。鱼、虾、泥鳅、黄鳝、螃蟹、河蚌....轮番上桌,家里更到处是父亲自制的鱼具,非常管用。

      春天,鲤鱼产卵,迫不及待地在水草堆里跳跃,不一会儿便翻进父亲预先准备好的网兜里;夏天,夜空繁星点点,爱乘凉的黄鳝纷纷钻出洞,安详地躺在水稻田,父亲一手提着汽油灯,一手拿着竹夹子,飞快地在田埂上穿梭,一看到黄鳝,立刻收进竹篓中。

      秋风起,蟹脚痒。父亲趁着好天气,驾着挂机船,拖着蟹拖网,在白茫茫的江河里来回倒腾,每次归来,都是满满一箩筐;冬天,河滩边厚厚的冰霜将躲在河床里的河虾冻得不再敏捷,枉费- - 身本领也挣脱不了父亲的法宝。父亲丰盛的战利品,总是能引来我们的欢呼,那份喜悦就像倾泻的瀑布,将他脸上丝丝倦意冲得无影无踪。父亲常说,捕鱼比吃鱼更加快乐呢!

      为了应付我们日益高涨的学费,父亲开始养猪以补贴家用。弟弟上大学那年,正好赶上生猪滞销,甚至到了必须宰杀小猪来喂母猪的地步,迫使父亲最终放弃养猪。那时父亲常感叹,猪尾巴比泥鳅还滑,养成了,赚不到呀!

      读大学时,和父亲的交流变少了,唯一-常说的话是:爸,我没钱了。那段时期是父亲最落魄的几年,挖过泥、做过木匠、承包过田地....尽管他频繁变换着工作,经济上还是捉襟见肘。短短几年,父亲明显苍老了,生活上接连的磨难,犹如冬日里肆无忌惮的狂风,无情地吹皱了他的眉头,但在我们面前,他依然那么爽朗,我们根本无从体会他的艰辛。他只淡淡地说:  “你们有出息,我就光彩。”

      看着父亲渐渐老去的背影,我们一-直劝他闲下来可以享享清福。他却坚持依旧,家里依然散养着成群的鸡、鸭、鹅、羊,等候我们回家幸了吃。他种了一片竹林,每逢初春,竹笋-一个劲地长,父亲给我们分别打电话,“回来畦? 竹笋长高了,好吃屋!”一次,我们啃着羊肉时,父亲悠然点着- -支烟,得意地说:“一条鱼、一只羊!鱼肉、羊肉都是好东西耶!”我们回头惊讶地看着父亲,父亲是盼着我们回家,期待并享受着每次团聚的幸福。

      父亲养育我成人,更教会了我如何做人。面对贫穷时坚守,身处逆境时坚强,遭逢压力时坚韧。人生就是一台戏,前辈演戏给后辈看。如今岁月如刀,我已为人父,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毋庸置疑,传承家风|等我垂垂老矣,同样会盼着儿子回家。

 


Alternate Text 雪域天使-总第十二期【2015年05-0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