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 · 阜康相伴

家乡的芦苇荡

栏目: 家乡美 作者: 文/王广超 浏览量:

季节已是深秋,我又想起了家乡西支河畔的那一片芦苇荡。

那成片的芦苇该是野生的,它依水而居,一年年的生,一年年的枯,夏天生长,秋天开花,绵延形成茂密的芦苇荡,年年蓬勃着辽阔和生机,年年成为村民们的收获之一。

是的,芦苇不光是屋顶上的“箔”的好材料,亦可编织成睡觉用的凉席子,围粮食的苇遮子,装棉花的苇篓子,盛馍馍的筐子,掸尘用的掸帚等等。一到冬天,尤其是下雪的时候,我还能穿上母亲用芦花编的保暖鞋——茅窝子。里面填上一些碎芦花,双脚伸进去很快热气腾腾,蹚雪蹚雨畅通无阻。

芦苇喜欢湿地,有水源的地方会长得分外茂盛,根系扎得很深,密密麻麻的芦苇在阳光下恣意地生长着,长成了浓稠茂密的芦苇荡。系我们小孩子最爱去的地方,它是我们的“游乐场”。

初春时节,万物竞发,芦苇也破土而出,形如春笋,露出尖尖的翠芽。几场春雨过后,芦苇就已郁郁葱葱。特别是端午节来临前,我总和一群小伙伴拎着篮子穿行在芦苇丛中。首先找一节粗细适中的芦杆,截成一段一段的,用小刀削出了茬,开出小口,安上芦叶,一支芦哨就做成了。放在嘴上一吹,“嘟——”,那哨音清脆悠扬。疯够了玩足了,便拣那最宽、最绿的苇叶打来,扎成一捆捆的,跑着颠着带回家去。灵巧的母亲会把洗好的糯米和蜜枣放进苇叶中,三绕两绕,一个小巧精致的粽子便包好了。用慢火煮出的棕子,芦苇叶清香的味道能够充分地渗透进去,咬一口又糯又甜,满嘴生香。

夏季的河滩,酷暑难耐,一株株芦苇和风而舞,苇影婆娑,勾魂儿似地招呼我们跳进河里洗澡。小孩子喜欢玩水,是天性。说起来芦苇还是我的“救命恩人”哩。记得我小时候为了玩水,屁股可没少挨揍。可仍会吵着哥哥带我去,他也怕我不会游泳不安全,于是尽心地手把手教我游泳,那一回在狗刨了几天后,我试着往深水区游,没想到游远了点,体力不支小腿抽筋了,吓得只会大叫。后来经过拼命挣扎和喝了好几口水,没了头顶的我万幸抓住了河底的一截长苇根才爬上岸来,吓得脸色发白、嘴唇发紫,所幸人无大碍,经过这一遭惊吓,自此再与游水无缘,所以到现在仍是旱鸭子一个。虽然不敢下深水了,但炎炎烈日下,仍会一头扎进芦苇茂盛的河汊里摸鱼虾、打水仗,用芦叶折着小船、做着风车,在芦苇荡里捕捉着小鸟、掏着鸟蛋,童趣无穷。

秋天,我最爱在芦苇荡里捉迷藏,每年那里横七竖八的“小路”,都是我们最先踏出来的。当芦苇抽穗,一片泛白的时候,我和哥哥喜欢用芦穗编成的草帽,一旦戴在头上,我们就成了一个个上蹿下跳的“白头翁”。到了深秋,芦苇已成熟,开出大团大团的苇絮,漫天飞舞的芦花,似提前降临的大雪,洋洋洒洒,它们轻盈地四处飞扬,落在河面上、村子里。我常拎着鱼鳞口袋到芦苇荡深处,采集散落的那成片成团的芦花。捡回家来,母亲用来做枕头、坐垫和棉门帘。我很喜欢母亲用芦花填充的枕头,柔软舒适,还散发着芦花特有清香……

一身全是宝的芦苇,家乡的芦苇荡,塞满了我的童年。芦苇的一生是无私的,对人无所求,却给了我们清新的空气、美的享受和物质财富。一晃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了,童年的芦苇荡与玩伴却不时浮现在眼前,深深地留在了心里。我爱家乡的芦苇荡,我渴望回到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Alternate Text 雪域天使-总第十四期【2015年09-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