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2020华为手机杯围棋甲级联赛在成都武侯进行第11轮的比拼,西藏阜康队对阵上海清一队。十轮战罢,西藏阜康队以2:2主将胜江西金
西藏创办大型综合性医院:西藏阜康医院、专业的妇产儿童医院、独立的健康体检中心、专业的心脑血管医院、自治区人类辅助生殖中心、药品批发。
我与一个公司的白领女孩聊天,她不无怨叹地讲工作、交友中的烦恼,说一些比较灰心的话,还说其父亲一直认为她是最棒的。我听后颇为感慨,与她认真地说了自已的看法,不知是否会伤害她的自尊,但于她在社会中的打拼而言,我以为还有点用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对打拼者的训练中就有了“你是最棒的”一说。以后延伸到大学、中学、小学,甚或在家长的心中,自已的孩子在娘胎里,就已经是最棒的了。这样的观点流行,从历史的角度讲,对冲击一个有数千年儒家谦让观的民族本来是好事,可以把一个新生的国人都培训为舍我其谁的有为之士,对青年人的个性解放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根本上讲,我是赞成“最棒”一说的。但是,真正落实到一个具体的人,则确实不必等同看待,一个人一生中,有好多个阶段,有好多的路与关要闯,人在什么时候才是最棒的、在哪个方面才是最棒的,确确实实大有讲究。
拿这个女孩而言,从孩提上学始,一直就是比较棒的,最后毕业于一所重点大学,拿到硕士文凭,自信满满从富庶的沿海来到这里,立志要做一名飞向中部地区的金孔雀,在不错的公司,拿着高薪,从事财务管理。本想一展所长,但是工作不如读书般单纯,女孩自身原来不曾注意的缺陷开始暴露,所处环境不说,我知道她所在公司的同事都是比较敬业与彼此友爱的。据我看,她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选工作不太恰当,她对数字并不是最敏感的,工作常会出错,她的强项是写,如果干策划、文秘会更展所长;二是不太懂人情世故,不大会关心人,如一次银行对帐中心来对工会帐,于她而言本来10分钟就可搞定的事,但她偏不配合,非说是出纳的事,我知道这位兼职工会帐的出纳,自身工作是市场营销,结果一件小事,弄得对帐中心的人最后也没办成,只好拖到下次再来对帐,同事多有意见;三是面子思想很重,受不得批评,工作上出了差错,领导批评就觉得伤了面子,大概觉得学历高吧?四是不顺心时,会闹点情绪。嗨,好像都是在说她的缺点,其实她的优点也多,就不多讲了。
一个最棒的人,该是什么样子呢?一心认为自已就是最棒的标准又会是什么呢?每个个体会有不同的认知,但于社会而言,关于最棒的认同会大体一致,有从“才”的角度看待最棒,也有从“德”的角度看待最棒,哲人与现代管理学都有很多描述,我就不必多谈。于这位女孩而言,我真想如实告诉她,“其实你现在已经不是最棒的了”。这样讲也许太残忍,于是我讲,其实你现在不必是最棒的,再努力,今后会是最棒的。至于她今后会不会是最棒的,我不知道。我不诚实吗?我是诚实的,不过有点世故而已,但这种世故显然也是缺点,而这个缺点大概又来源于社会的世故吧,来源于社会一心一意想要造就那样多的最棒的人。
我常常会想,为什么一个人一定要做最棒的呢?或者一生中为什么一定要把最棒作为终极目标呢?仍然以这位女孩而论,她曾经是最棒的在我看来,如果正确审视自已,她可以放下最棒的包袱,以平常心看待社会、工作、同事,不一定非要继续想着自已才是最棒,因为于她而言,工作不比读书,最棒的好多潜质已远离,而她未曾自醒。
人生的不同阶段,总会有自已的闪光时刻,小时候一次全校上台诵诗,那就是最棒;恋爱了,找到了自已美丽的新娘,那就是最棒;工作了,得到同事的称赞,那就是最棒;让过去的最棒沉淀于回忆,重觅一方天地其乐滔滔,那就是最棒。有的人会在人生的早期表现最棒,有的人会慢慢成长,所谓大器晚成,也会成为最棒。遗憾的是,世人会下意识地要求人一直最棒,会盲目夸大颂扬那些所谓最棒的人,会把那些并不是最棒的人生阶段,也美化为最棒,而让人觉得最棒于人多么自然,多么唾手可得。可是,于芸芸众生而言,一生都在想着最棒,而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感觉中,实在是一种负累,有多大意义呢?一群普通的朋友相聚,想着彼此曾经闪光过,开心过,不是也很好吗?
心中的最棒,就如在寻一个最绚丽的梦。梦醒了的时候,人总要学会圆梦,面对逆境与顺境,或者悄悄放弃;或者,继续登高。其实,我以为,把最棒作为一种内心的评价,而并不必期期待它样样均成为事实,恐怕是最符合立身为世的本意吧。因为如果是道德的评判,最棒只存于人心,何必责备一个也曾努力过的人呢;何必苛求于一个行为端庄、仪态大方、懔性纯良自然的人呢?咳,这样说来,好像不大讲功利,有些是非不清,于上进的人听来消极有害,可是疲惫的人听来或许觉得有益吧?
是否最棒当然由自已选择,前行的跑道总会有不同的人在一傍等待,等待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