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 · 阜康相伴
电子期刊

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中毒病例分析一例

栏目: 学术论坛 作者: 文/阜康医院 急诊科 周健 浏览量:

2012年10月6日接诊一名患者,具体情况如下:

 

男性,27岁。患者半小时前吸食冰毒(剂量不详)后致头剧烈胀痛、头晕、视物重影、非喷射状呕吐数次,为非咖啡色胃内容物,上腹部烧灼样疼痛伴胸闷、气短、心悸,全身发麻,遂来我科就诊。近几天进食、休息差,无咽痛、咳嗽、咳痰,无返酸、腹泻,血、黑便等。患者有吸食冰毒史4年余,否认其它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2℃  P124次/min  R24次/min  BP172/105mmHg神清,精神差,扶入我科,好动多语,体型偏瘦,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眼球无震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5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浅快呼吸,呼吸音粗,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率124次/分,律不齐。腹平软,剑突下压痛。腱反射亢进,病理性反射未引出,余(-)。 

 

辅助检查:ECG示:窦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急查血常规未见异常。电解质示:钾:3.55mmol/L 钠132mmol/L 氯95mmol/L 总钙:2.53 血氧饱和度:98﹪

 

诊断:1.冰毒中毒(中度)

      2.心动过速、心律不齐

      3.水电解质紊乱

      4.急性胃粘膜损害

接诊后我科医生、麻醉科医生立即会诊,(因当时没有参考资料及经验,向戒毒所求助未果)讲明病情,建议转上级医院,军区总院不收,患者要求在我院治疗并签字。经面罩吸氧、心电监护、补液、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能量、扩血管降压、降低心率、镇静、保护胃粘膜等对症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症状消失。于当天早上9:30出院。

鉴于冰毒中毒的治疗,目前没有相关的报道,给临床医生有措手不及的感觉,故笔者在此结合我们在临床的经验,并查阅许多相关书籍、资料后,总结出:             

 

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包括苯丙胺(安非他明)、麻黄碱苯丙醇胺(去甲麻黄碱)、去氧麻黄碱(甲基苯丙胺,“冰毒”)、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摇头丸)、芬氟拉明和安非拉酮,为非儿茶酚胺类中枢兴奋剂及拟交感药。其化学结构与内源性儿茶酚胺神经递质相似,有显著的中枢兴奋及外周α肾上腺能受体兴奋作用。有收缩周围血管、兴奋心脏、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和肠道平滑肌、散大瞳孔、收缩膀胱扩约肌等作用。苯丙胺、去氧麻黄碱等作为精神兴奋剂若被滥用,可产生药物依赖。苯丙胺中毒剂量为15---20mg,30mg有严重反应,致死量为0.15---2g.

 

一、 临床特征

 

(一)急性过量

 

1、急剧过量:由于滥用30---150mg引起,用药后20---60分钟出现,2---3小时达高峰,持续8小时,24---48小时逐渐恢复。过量后初始症状为头昏、头痛、心悸、焦虑不安、容易激动、面部发红、发热、出汗。继而产生高血压危象。还可以表现为感觉异常、谵妄、狂躁、眼球震颤、共济失调、高热抽搐。经过激动和兴奋期后,转为抑制,出现昏迷、呼吸衰竭、休克和心律失常。可并发脑出血、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肠系膜缺血、横纹肌溶解、急性肾功能衰竭。极重者可出现惊厥和循环衰竭。滥用苯丙胺后的剧烈活动,加之食欲抑制往往导致体能处于“消耗”、“透支”状态,已出现脱水、晕厥。

   致死的原因主要有:高热综合征(高热、横纹肌溶解、代谢性酸中毒)、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休克、心室颤动。

 

2、中低剂量:滥用30mg以下,有情绪紧张、心理紊乱、头痛、抑郁、失眠、焦虑、心悸、震颤、面红、多汗、瞳孔扩大、腱反射亢进。30---150mg时出现视觉扭曲和短暂的情绪变化,由欣快感转为沮丧、抑郁。

 

(二)慢性中毒

 

长期滥用可导致:1.苯丙胺性精神病,表现为顽固性失眠、精神激动、幻听、幻视及类偏执妄想;2.恶心、呕吐和腹泻;3.明显消瘦;4.体温升高;心血管功能障碍;6.黄疸;7.抽搐。

 

二、诊断

 

根据服用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分为:

轻度:   表现为兴奋、好动多语不安,情绪紧张、头痛、失眠、心悸、震颤、面红、多汗、瞳孔扩大、腱反射亢进、呼吸加快但神志清楚。

中度:   体温<38.5℃,神志恍惚,精神紧张、紊乱、幻想、恐惧及多动,头痛,胸痛,血压升高、呼吸及心跳过速、心律失常。此外,还有腹胀、腹泻及呕吐等胃肠反应。

 

重度:   体温≥38.5℃,谵妄、狂躁、抽搐、惊厥、神志不清或昏迷,瞳孔扩大,牙关紧闭,呼吸表浅以至衰竭。心血管系统有显著高血压或血压偏低、快速心律失常,晕厥和循环衰竭。可并发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肠系膜缺血、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生化、尿常规及血药浓度检查有助于鉴别中毒程度。

2. 毒物检测:尿、血中可检测到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

3. 心电图。

4. 颅脑CT.(必要时)

5. 根据情况作相关检查。

 

四、救治处理(安静环境及心理疏导)

 

1.清除毒物

(1)口服中毒者按一般口服中毒物处理,予催吐、清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以20%甘露醇250ml加活性炭30g制成混悬液口服导泻。

(2)酸化尿液促进中毒药物排泄,可静脉滴注维生素C 8g/日,或口服氯化铵1---2g,3次/日(高热者禁用氯化胺)。

(3)严重中毒者可进行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

 

2.保持呼吸道畅通和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3.导尿及心电监护。

 

4.对症支持治疗,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控制体温、保护心脑肾功能、能量等治疗。

(1)快速性心律失常:α、β受体阻滞剂拉贝洛尔50---200mg稀释后在心电监护下静滴。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或普奈洛尔也可应用,但必须伍用α受体阻滞剂。快速心律失常也可按常规剂量应用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酰胺。

(2)高血压:按常规使用酚妥拉明、酚苄明或硝普钠。

(3)惊厥:选用安定10---20mg肌注或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复应用(注意喉痉挛);或苯巴比妥钠或短效巴比妥类药物。如无效,可在人工通气基础上使用骨骼肌松弛剂,肌肉松弛是控制体温的有效方法,可静脉缓注硫喷妥钠或琥珀酰胆碱。

(4)中枢兴奋:氯丙嗪1mg/kg,4---6h肌注1次,并可控制高血压。对极度兴奋或烦躁的患者,可用氟哌啶醇2---5mg,每4---6h肌注1次或50﹪葡萄糖稀释后,在1---2分钟内缓慢静脉推注。

(5)中毒高热的处理同中暑高热,采用物理降温措施。

 


Alternate Text 雪域天使-总第二期【2013年春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