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 · 阜康相伴

节气养生之“立秋”“处暑”

栏目: 节气养生 作者: 文 / 西藏阜康医院针灸推拿中心 张启明 浏览量:

“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夏去秋至,转眼间便已“立秋”,梧桐树叶开始凋零,一丝凉意也向我们袭来。没错,从这一天开始,气温由热逐渐下降。但“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的第三天,所以大家还是要做好防暑的工作。

“处暑”,即为“出暑”,暑气将止的意思。这一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代表着气温由炎热开始向寒冷过渡。民间先辈们总结出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立秋之日一场雨,顺秋后天气便越来越凉爽;而立秋之日无雨,那接下来的二十四天同样也是很热的,所以从今年立秋到处暑后的九天里,我们还是要小心“秋老虎”。

虽然天气逐渐凉了下来,但是很多地方依然是暑热难耐,所以我们一来还是要防暑,二来就得防燥了。以五脏对五季,肺主秋,秋气干燥,燥易伤肺,故在这段时间的养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大家不妨适当食用银耳、梨、芝麻、菠菜、粳米、蜂蜜、枇杷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而在生津滋阴方面以生地粥最为佳品。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以防发散泄肺,而酸味有收敛的作用,可以辅以收敛肺气,可以食酸味果蔬如苹果、杨桃、柚子、葡萄、柠檬、山楂等,但不可多食,以防肺气过旺耗伤肝气。起居方面:在秋高气爽之时,应早睡早起,早睡是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以使肺气得以舒展,并且防止收敛太过。而对于天气变化无常的“秋老虎”,建议大家不宜穿衣太多,否则影响机体对气候的应变能力,容易感冒。另外,这段时间切忌有悲伤感,这样容易耗伤肺气,遇到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另附:生地粥做法:将25g新鲜生地黄洗净切细后,加适量清水煮沸约30分钟,取药汁备用,再将生地煎一次取药汁,将两次的药汁混合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另将75g大米煮成白粥后,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加入适量白糖食用。生地粥有滋阴益胃,凉血生津之功效,还可做肺结核患者的膳食。)


Alternate Text 雪域天使-总第十三期【2015年07-08月版】